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晴

從今天開始了今年兩星期長的block leave, 心情真是無比的輕鬆啊~~ 昨天雖是星期二把它當作星期五, 晚上跟包哥去看了"華爾街:金錢萬歲"(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要不要去看這部片本來是有點小掙扎, 兩個星期前M說有免費試映場可看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沒去, 想說自己捧的飯碗就是沉浸在數字遊戲之中, 要去看一部可能是嘲諷或譴責自己飯碗的電影嗎??

 

Anyway, 最後還是進了電影院看了這部片. 對於金融從業人員來說, 這部電影沒有我想像中的沉重, 三位主要演員Michael Douglas, Shia LaBeouf, Josh Brolin的演技也都恰到好處. 我沒看過"華爾街"的第一集, 本來我有點期待電影中會更清楚一點描述金融風暴的過程, 但畢竟這不是一部紀錄片, 所以可以接受的電影中還是偏向講述人性的面向, 只是我猜想劇中描述的金融業鉤心鬥角和你死我活的情節, 可能對非金融背景的觀眾不是那麼容易了解. 而劇中幾幕投資銀行大老圍坐在豪華會議室開會的情景, 和男主角拿到上百萬美元分紅支票的劇情, 讓我腦子裡迅速的轉了一遍整個次貸風暴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到底誰贏了, 誰輸了呢?

 

銀行房貸的起源是提供給需要買房居住的自住者, 將房子抵押給銀行後, 只支付自備頭期款剩餘房款以20-30年償還給銀行. 這個簡單的概念開始被衍生利用, 有人想既然買房子只要拿得出頭期款, 本來不貸款有一千萬就買一間房, 不如來貸個兩千萬把自己的一千萬當頭期款買三個房好了, 反正買房抗通膨不太跌... 買來的三間房一間自住兩間出租, 租金算算應該可以cover接下來的房貸分期付款...

 

這樣的概念讓買房自住變成買房投資, 買房投資銀行幫你出錢又可以賺錢, 銀行有房子當抵押品又可以賺貸款利息, 看起來是個win-win策略, 愈來愈多人這樣做, 一個人本來只買一間房自住現在變成多買兩間房投資, 房子的需求好像變多了而房價也就愈來愈漲... 但是別忘了貸款可要付銀行利息和償還本金, 當愈來愈多人買房投資卻租不出去, 自己的口袋也不夠深拿不出錢還銀行的時候, 銀行開始收回房子在市場拋售變現, 房價開始下跌...

 

這樣看來最後又變成一個lose-lose situation, 因為買房投資的人有可能沒賺到反而房子被低價拍賣信用破產, 銀行則是拋售房子也不一定拿得回貸款本金, 那到底這個遊戲裡誰贏了??

 

我看到電影裡的那張支票和圍坐的銀行大老時就更清楚了解了, 贏的就是拿了高額分紅的銀行大老們和那些超高薪的銀行sales囉~ 當市場好銀行賺錢投資人也賺錢的時候, 他們跟著拿到大筆大筆的以百萬美元為單位的分紅, 當市場變差銀行賠錢投資人也賠錢的時候, 他們也不用吐出一分一毛之前分走的錢, 多好!!! 就算銀行倒了, 只要他們手上拿的分紅是現金不是股票或是已經把股票變現, 他們頂多是丟了飯碗又如何, 荷包早已賺飽可以退休度假去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K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